愈努力卻感覺愈失落?人生的馬拉松該怎麼跑?

有些人經常有不如人的感覺,即便走在成功的路上不斷前進,卻常常恐懼自己如果表現不完美,稍有鬆懈則會一落千丈。通常這種情況反映出了我們過往曾經遭受重大打擊,內心因挫折而有受傷感的,因此多希望勤能補拙,努力第鞭策自我、要求自我以求取進步。但當真的晉升後,卻又難以享受成功的果實,有的時候卻發現努力所追求達成的目標,那境地可能與自己原先所想的不同,發現那並非自己心裡真正渴求的。或是困惑為何別人看似輕輕鬆鬆便可完成任務,但自己卻得辛苦付出,難道真的是自己的能力比較差嗎?

那麼我們真正想要的成功是什麼呢?許多困難是出在對自我的感覺。仔細觀察,缺乏自信的人有的時候即便他人給予肯定也感到難以相信,無論他人如何讚揚也很難好好的接收下來,自在地說聲感謝。因為有些人對自己內在所保有的潛能多感到不確定,發覺自己的狀態時好時壞,在狀況好的時候可以獲得幾近滿分,但在低潮期可能會倍感無力,甚至想自我放棄。就是因為這樣的不穩定表現,使人容易懷疑自己的能力到底有多少,甚至質疑自己的判斷而不敢選擇,常常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在意他人的評論意見而不容易自主作出決定。其實人生漫漫長路有如跑一場馬拉松,生活要能健康需要保有規律的作息與平穩的步調,因此在臨床工作上我們常會發現那些容易出現自暴自棄的想法,採取放棄、退縮、躲起來避不見面,或將事情擱置、置之不理的策略,如此常常使他人要與其互動多感到不舒服,也難以信任,而傷害了與他人的合作關係而導致失去更多的機會。

人的內在有維持生存的動力,也有天生的破壞動力。在遇到挫敗的時刻,人很自然地會想反擊,可能有報復的想法或是毀滅一切的意念。不過,比較健康的觀念,是增進自我瞭解,有效地補足弱點和適時表現自己的優點,改善期許自己無時無刻要達到一百分,要不就什麼都不要做的壞習慣,而是悅納自我,接受自己有時會有小缺失,但也欣賞自己有些很棒的地方。並且透過妥善地照顧自己,而非一味壓抑與忍耐,學習有耐心地與人進行溝通,達到彼此妥協一致的共識,方能雙贏,不但滿足了自己的需要,也建立友誼關係,而非透過評斷彼此而形成惡性競爭。明白即便自己只有八十分,但人人皆有存在的價值,並同理別人可能有不可抗的外在因素而給予拒絕的回應,實在不是針對與挑剔。例如:某位朋友表達不願意參與你邀請的活動,不一定是對你的規劃不滿意,可能是他最近正在感冒身體不適而無法外出。

透過心理治療的關係,我們也可以觀察到個案可能對心理治療效果或治療師滿懷期待,不過有的時候治療的進行多多少少可能會讓個案感到不完全滿足與失望的感受。畢竟治療是在固定的時間與地點發生,不可能無時無刻全天候照顧。所以如果能夠對於人我的有限性進行思考,學習面對自我慾望無法充分實現的事實,方能學習透過規律穩定的治療,如同飲食與睡眠習慣定時定量,發展行為調節策略,也能提升自信;瞭解受挫並非全然是自己的錯或是遭受他人厭惡,只是慾望需要節制而已,而不需要有過多的動作證明自我,卻反造成精神上更大的匱乏感與實質物質上更多的損失。